发信人: zkn (南柯子·晚妝樓主), 信区: Ourselves
标 题: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7 12:51:46 2014)
文/南柯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个白雾茫茫的冬日清晨,有位文士装束的少年匆匆来到江边,他正想踏上泊在岸边
的一艘花船,却被一个丫鬟拦住:“公子暂请留步,我家小姐说了,倘若公子果然对她有
情,便请跃入水中,以明心迹。”少年望一眼身边泛着白浪的泠泠江水,不自禁打了个寒
战。花船帘后的美人“扑哧”一声窃笑,接着慵懒地打了个轻轻的呵欠,像是在嘲笑他胆
小如鼠,他一咬牙,“我对小姐的情意,这一江寒水可鉴!”说罢纵身跳入江中。“哎呀
,我不过是说笑罢了,公子怎么当真跳了!”船中的女子又是感动,又是焦急,忙吩咐丫
鬟,“还不快去救起来。”幸而江岸地势平缓,水深尚未及颈。少年就此被送入罗帐,与
美人共度良辰。
这一幕发生在300多年前的明末,船上的女主角是秦淮八艳中的名妓柳如是,而那个勇
敢追求她的少年则是松江才俊宋征舆。柳如是原名杨爱,幼年时因家贫,被拐卖到吴江为
婢,后堕入风潮,更名为柳隐。因特别喜欢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中的“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之句,故取名“如是”。
柳如是身世曲折,风华绝代,谈吐不俗,深深地吸引着松江的一干才子们。宋征舆以
非凡的勇敢和赤诚赢得了柳如是的青睐,在文坛一时广为传诵。此事不久传进宋母耳里,
宋母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要求儿子与这位风尘女子斩断情丝。宋征舆一边不敢违抗母命
,另一面又实在难以割舍美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柳如是见他期期艾艾,首鼠两端,愤
然拔出一把武士刀,斩断桌上的七弦琴,而宋柳的感情也像这张琴一样恩断义绝。
又经过几段恋情,柳如是最终嫁与当朝名士钱谦益。彼时钱谦益已是花甲之年,家产
之雄厚自不必说,其母可能也早已过世,他才敢大张旗鼓地迎娶她,还给她妻的名分,连
发妻都不放在眼里。清兵攻陷京城时,柳如是与钱谦益相约在常熟尚湖双双投水自尽,不
料钱谦益死到临头,却心生怯意。在朝代更替之际,有人选择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有
人却选择苟全性命于乱世,只要不是卖国(爱国与卖国不是非此即彼的,中间还存在着许
多灰色地带),均无可厚非。柳如是自己想死,尽管去寻死好了;但她逼夫君自杀,就不
是“自杀”,而是“他杀”了。她若真想死,未必找不到一个自行了断的机会;不过就算
她殉了国,只怕那位在煤山上吊死的崇祯皇帝在九泉之下还未必领情呢!
我一直心存疑惑,妓/女是否有爱国的必要?妓/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总是被侮辱被
损害的一群,今日张三来得陪笑,明日李四来也得陪笑;黄皮肤黑眼睛的大爷来得接待,
红头发鹰勾鼻的大爷来也得接待。只要她身在勾栏瓦舍,便是男子的胯/下/玩物,上面有
鸨母管着,改朝换代对她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做奴才,做这个主子的奴才,与做
那个主子的奴才有区别吗?一个人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不能保证,遑论“国格”!
大明亡国后,钱谦益不仅没有捐躯赴国难,反而出仕满清,做了礼部侍郎。素来自负
的柳如是感到受了极大的羞辱,她一气之下竟然红杏出墙,以此来报复钱谦益的“失节”
。这种行为与现代有些女子和男友翻脸后,随便嫁给一个下三烂的男子,只求获得那份报
复的快意一样可笑,其实受到侮辱最大的还是她自己。中国的文人真可怜,国土沦亡后,
若不赶快跟着殉主、殉国,便被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没有悔改、补救和翻身
的机会,在一个与人私通的妻子面前都抬不起头!即使钱谦益后来辞官回乡,暗中支持桂
王反清复明,依然逃不过当代和后世的口诛笔伐。看来还是唐代的王维聪明,他被安禄山
俘获后,偷偷写下一首七绝,以示对李唐王朝的眷恋: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
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朝廷平定安史乱军之后,王维
拿出这首诗来证明自己的无奈,因此没有像其他接受伪职的官员一样被杀头或流放,仅仅
降了两级官职。
我又想起电影《金陵十三钗》带给人们的深思,十三个清纯女学生与十四个(中途死
去两个)风尘女子,到底谁的生命更宝贵?导演的价值观无疑是偏向女学生的,因为大家
都心知肚明,妓/女是干这一行的,多接几个客人无所谓。可是去日本军营,不仅是被东洋
鬼子污/辱,更有生命危险,谁活腻了愿意去送死不成?那些妓/女也曾是良民出身,只是
不幸失足,就算此去无性命之忧,她们还希望少被糟/蹋几次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商女有什么好谴责的,亡国的责任应
该由那些领取朝廷俸禄的文臣武将来承担,而不是区区几个手无寸铁的歌姬舞女所能承担
的,连孔夫子都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柳如是把民族气
节看得远远高过个人节操,感觉有些过了头。就像某些爱国青年明明找不到工作、看不起
病、买不起房、娶不起老婆,他都满不在乎;听说日本人侵犯钓鱼岛,就像被挖了祖坟,
闹轰轰地赶着去打砸抢日货一样。
爱国是一种个人的自主感情,不是逼迫得来的。柳如是当然有爱国的权利,可是她无
权要求其他人都效仿她,一同为大明那个烂摊子江山陪葬。“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一
生刚烈好强的柳如是在离开人世之前,却难免再受一次与国家大义毫无关系的羞辱,像是
上天存心对她开的一个残酷玩笑。陈寅恪先生晚年写下洋洋八十万言的《柳如是别传》,
未必是对她的充分肯定,更多的恐怕还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吧。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25.122.11.137]
※ 修改:.zkn 於 Dec 27 13:00:48 2014 修改本文.[FROM: 125.122.11.137]
标 题: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Dec 27 12:51:46 2014)
文/南柯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个白雾茫茫的冬日清晨,有位文士装束的少年匆匆来到江边,他正想踏上泊在岸边
的一艘花船,却被一个丫鬟拦住:“公子暂请留步,我家小姐说了,倘若公子果然对她有
情,便请跃入水中,以明心迹。”少年望一眼身边泛着白浪的泠泠江水,不自禁打了个寒
战。花船帘后的美人“扑哧”一声窃笑,接着慵懒地打了个轻轻的呵欠,像是在嘲笑他胆
小如鼠,他一咬牙,“我对小姐的情意,这一江寒水可鉴!”说罢纵身跳入江中。“哎呀
,我不过是说笑罢了,公子怎么当真跳了!”船中的女子又是感动,又是焦急,忙吩咐丫
鬟,“还不快去救起来。”幸而江岸地势平缓,水深尚未及颈。少年就此被送入罗帐,与
美人共度良辰。
这一幕发生在300多年前的明末,船上的女主角是秦淮八艳中的名妓柳如是,而那个勇
敢追求她的少年则是松江才俊宋征舆。柳如是原名杨爱,幼年时因家贫,被拐卖到吴江为
婢,后堕入风潮,更名为柳隐。因特别喜欢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中的“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之句,故取名“如是”。
柳如是身世曲折,风华绝代,谈吐不俗,深深地吸引着松江的一干才子们。宋征舆以
非凡的勇敢和赤诚赢得了柳如是的青睐,在文坛一时广为传诵。此事不久传进宋母耳里,
宋母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要求儿子与这位风尘女子斩断情丝。宋征舆一边不敢违抗母命
,另一面又实在难以割舍美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柳如是见他期期艾艾,首鼠两端,愤
然拔出一把武士刀,斩断桌上的七弦琴,而宋柳的感情也像这张琴一样恩断义绝。
又经过几段恋情,柳如是最终嫁与当朝名士钱谦益。彼时钱谦益已是花甲之年,家产
之雄厚自不必说,其母可能也早已过世,他才敢大张旗鼓地迎娶她,还给她妻的名分,连
发妻都不放在眼里。清兵攻陷京城时,柳如是与钱谦益相约在常熟尚湖双双投水自尽,不
料钱谦益死到临头,却心生怯意。在朝代更替之际,有人选择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有
人却选择苟全性命于乱世,只要不是卖国(爱国与卖国不是非此即彼的,中间还存在着许
多灰色地带),均无可厚非。柳如是自己想死,尽管去寻死好了;但她逼夫君自杀,就不
是“自杀”,而是“他杀”了。她若真想死,未必找不到一个自行了断的机会;不过就算
她殉了国,只怕那位在煤山上吊死的崇祯皇帝在九泉之下还未必领情呢!
我一直心存疑惑,妓/女是否有爱国的必要?妓/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总是被侮辱被
损害的一群,今日张三来得陪笑,明日李四来也得陪笑;黄皮肤黑眼睛的大爷来得接待,
红头发鹰勾鼻的大爷来也得接待。只要她身在勾栏瓦舍,便是男子的胯/下/玩物,上面有
鸨母管着,改朝换代对她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做奴才,做这个主子的奴才,与做
那个主子的奴才有区别吗?一个人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不能保证,遑论“国格”!
大明亡国后,钱谦益不仅没有捐躯赴国难,反而出仕满清,做了礼部侍郎。素来自负
的柳如是感到受了极大的羞辱,她一气之下竟然红杏出墙,以此来报复钱谦益的“失节”
。这种行为与现代有些女子和男友翻脸后,随便嫁给一个下三烂的男子,只求获得那份报
复的快意一样可笑,其实受到侮辱最大的还是她自己。中国的文人真可怜,国土沦亡后,
若不赶快跟着殉主、殉国,便被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没有悔改、补救和翻身
的机会,在一个与人私通的妻子面前都抬不起头!即使钱谦益后来辞官回乡,暗中支持桂
王反清复明,依然逃不过当代和后世的口诛笔伐。看来还是唐代的王维聪明,他被安禄山
俘获后,偷偷写下一首七绝,以示对李唐王朝的眷恋: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
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朝廷平定安史乱军之后,王维
拿出这首诗来证明自己的无奈,因此没有像其他接受伪职的官员一样被杀头或流放,仅仅
降了两级官职。
我又想起电影《金陵十三钗》带给人们的深思,十三个清纯女学生与十四个(中途死
去两个)风尘女子,到底谁的生命更宝贵?导演的价值观无疑是偏向女学生的,因为大家
都心知肚明,妓/女是干这一行的,多接几个客人无所谓。可是去日本军营,不仅是被东洋
鬼子污/辱,更有生命危险,谁活腻了愿意去送死不成?那些妓/女也曾是良民出身,只是
不幸失足,就算此去无性命之忧,她们还希望少被糟/蹋几次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商女有什么好谴责的,亡国的责任应
该由那些领取朝廷俸禄的文臣武将来承担,而不是区区几个手无寸铁的歌姬舞女所能承担
的,连孔夫子都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柳如是把民族气
节看得远远高过个人节操,感觉有些过了头。就像某些爱国青年明明找不到工作、看不起
病、买不起房、娶不起老婆,他都满不在乎;听说日本人侵犯钓鱼岛,就像被挖了祖坟,
闹轰轰地赶着去打砸抢日货一样。
爱国是一种个人的自主感情,不是逼迫得来的。柳如是当然有爱国的权利,可是她无
权要求其他人都效仿她,一同为大明那个烂摊子江山陪葬。“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一
生刚烈好强的柳如是在离开人世之前,却难免再受一次与国家大义毫无关系的羞辱,像是
上天存心对她开的一个残酷玩笑。陈寅恪先生晚年写下洋洋八十万言的《柳如是别传》,
未必是对她的充分肯定,更多的恐怕还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吧。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25.122.11.137]
※ 修改:.zkn 於 Dec 27 13:00:48 2014 修改本文.[FROM: 125.122.11.13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