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isenchanted (贪官), 信区: Abroad
标 题: 写在gap year后 (Chem)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Mar 30 20:03:32 2013)
去年这个时候,我等来了最后一封拒信,开始了我的gap year. 两年的申请,可能会让我
比那些一步到位的同学对这个过程有更多的思考。希望我的体会可以给以后出国的人提供
一些参考。
国内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中教育一脉相承,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却没
有能力引导学生找到一个竞争的意义或动力所在。于是,本来是最终追求的目的慢慢变得
模糊不清,竞争的手段却成为关注的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是很容易迷茫的。我自己
也曾经严重怀疑过是不是应该继续学化学,事实上我已经一度完全抛弃这个领域,而沉迷
到其他专业里。人的认识有阶段性,现在我回过头去看这些经历,当然可以会心一笑了。
出国的目的本来很简单,接触真正前沿的研究,接受高端严格的科研训练;以至于毕业之
后,有能力独立展开想要的研究。问题是要让自己内心对这些前沿研究真正向往,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的追求,留学只是自然而然顺带的
一个步骤或者手续而已。从我们决定出国的那一天开始,实际上就是开始进入某个领域,
了解其圈子。
为此,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了解国外主流的好大学里教授都
在研究些什么,要获取各种各样有关信息,要读重要的文献,要参与研究,甚至到国外去
做短期的研究项目……但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一些具体的手段,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些
过程中有哪些质的收获和提高,不要模糊了做这些事情的本来意义。当你一天天地进步到
了一定程度,就对感兴趣的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这个领域目前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
决或者有争议;有哪些组在做这些事情,这些组的异同点在哪里;那些号称已经解决的问
题,它们原来解决的方式有什么潜在的不确定性并需要提供新的证据的等等。这些都是读
文献,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过程中的积累。到了这个程度,你自然而然就会对这个领域有
了许多思考和个人见解,会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心得,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这也是我
切身的体会。比如我在和教授们邮件交流的时候,发现不同背景,不同研究方法思路的教
授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会很不一样的,有些见解确实见功力。这种难得的收获很让人惊喜
,就像在一片平实的山水中,忽然有人指给你一片美景一样。我想套磁就是这么一个自然
而然的过程吧,它其实不是让申请者去展示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水平到了,认可自然也就到了。套磁之所以成为一个议题,就是因为很多人想在没有做足
够积累和思考的情况下,问出有深度的问题。
个人能力的进步没有捷径可以走,踏踏实实的研究更加没有。正如王家卫关于《一代宗师
》这部电影说的一句话,“其实功夫就是时间”。
以上这些读文献学习积累中可以关注的问题,只是一些很基本很概括的例子。事实上也许
没有人能告诉你需要怎么样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因为只有非常少的人有能力真正触及到一
个问题的核心,大多数研究者都只是浅尝辄止而已。所以除了宏观地了解一个领域,还有
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可以全面加强自己的数学物理基础,或者可以参加国外高校的项目,
直接参与国外教授们喜闻乐见的研究。毕竟,一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只是表面的信息,只有
坚实的数理积累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提高,它们可以让你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不一样
,更是将来形成自己研究风格,确立自己研究方向必不可少的。黎叔华老师曾说,“要想
在研究结果上超过别人,首先必须在理论上的认识超过别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根
本不存在什么可供复制的成为“大牛”的指标或者步骤,正如“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会有
什么量化指标一样,因为思想是无法衡量和复制的。什么是“大牛”?人们津津乐道的那
些所谓“大牛”,又有几个能走出他们导师的框架?真正前沿的领域,不是跟出来的,是
创出来的。
所以,一些细节的事情没必要看得太重,比如实验结果好不好,名字出现在了几篇文章里
,或者用什么方法跟哪个教授混个脸熟,跟哪个“大牛”混个推荐信等等。就拿参与国内
课题组的研究来说,可以从中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并大概了解科研是怎么回事,就够了
。国内科研整体水平和美国的差距远超过数据所能体现,这两个群体研究的问题和对象都
只有很有限的交集。所以本科阶段就应该睁开眼睛看看国际上各个领域在发生什么事情,
对什么是好的科学要有基本的判断,不一定本科期间参与什么研究,在国外PhD就要做相关
的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有文章对申请帮助也不大的原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以及本来最终的目的才是更重要的。
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回事。总之,留学申请只是热身,很多事情慢慢地都会成为过眼烟云。
科研的道路在朴实无华中完成了大多数进程,闪光和卓越总是很少的。另外,自然科学这
个行业也有它社会化的运作规律,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受着社会制度和观念的
影响。有些事情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有些事情让人想不通究竟为什么,或者发现到头
来都是一场空……“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要辛苦多了。”
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下村修在普林斯顿做了20年博后,期间默默无闻坚持自己的研究,据
说退休后还在家里地下室做实验。我想说的很简单,真正能支撑你走下去,让你有归属感
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分子的世界里,你想问的那些“为什么”。你有非常渴望想要解答的
“为什么”吗?不要被纷乱浮躁的外物迷惑了你的本心。
本心清明,万事皆静。
结果如下,共申9所,均为物理化学方向:
Offer: Northwestern, Princeton
Rej: Stanford, Berkeley, MIT
Withdraw/No news: 若干
Wish everybody find your way home~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66.111.243.148]
标 题: 写在gap year后 (Chem)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Mar 30 20:03:32 2013)
去年这个时候,我等来了最后一封拒信,开始了我的gap year. 两年的申请,可能会让我
比那些一步到位的同学对这个过程有更多的思考。希望我的体会可以给以后出国的人提供
一些参考。
国内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中教育一脉相承,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却没
有能力引导学生找到一个竞争的意义或动力所在。于是,本来是最终追求的目的慢慢变得
模糊不清,竞争的手段却成为关注的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是很容易迷茫的。我自己
也曾经严重怀疑过是不是应该继续学化学,事实上我已经一度完全抛弃这个领域,而沉迷
到其他专业里。人的认识有阶段性,现在我回过头去看这些经历,当然可以会心一笑了。
出国的目的本来很简单,接触真正前沿的研究,接受高端严格的科研训练;以至于毕业之
后,有能力独立展开想要的研究。问题是要让自己内心对这些前沿研究真正向往,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的追求,留学只是自然而然顺带的
一个步骤或者手续而已。从我们决定出国的那一天开始,实际上就是开始进入某个领域,
了解其圈子。
为此,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了解国外主流的好大学里教授都
在研究些什么,要获取各种各样有关信息,要读重要的文献,要参与研究,甚至到国外去
做短期的研究项目……但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一些具体的手段,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些
过程中有哪些质的收获和提高,不要模糊了做这些事情的本来意义。当你一天天地进步到
了一定程度,就对感兴趣的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这个领域目前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
决或者有争议;有哪些组在做这些事情,这些组的异同点在哪里;那些号称已经解决的问
题,它们原来解决的方式有什么潜在的不确定性并需要提供新的证据的等等。这些都是读
文献,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过程中的积累。到了这个程度,你自然而然就会对这个领域有
了许多思考和个人见解,会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心得,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这也是我
切身的体会。比如我在和教授们邮件交流的时候,发现不同背景,不同研究方法思路的教
授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会很不一样的,有些见解确实见功力。这种难得的收获很让人惊喜
,就像在一片平实的山水中,忽然有人指给你一片美景一样。我想套磁就是这么一个自然
而然的过程吧,它其实不是让申请者去展示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水平到了,认可自然也就到了。套磁之所以成为一个议题,就是因为很多人想在没有做足
够积累和思考的情况下,问出有深度的问题。
个人能力的进步没有捷径可以走,踏踏实实的研究更加没有。正如王家卫关于《一代宗师
》这部电影说的一句话,“其实功夫就是时间”。
以上这些读文献学习积累中可以关注的问题,只是一些很基本很概括的例子。事实上也许
没有人能告诉你需要怎么样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因为只有非常少的人有能力真正触及到一
个问题的核心,大多数研究者都只是浅尝辄止而已。所以除了宏观地了解一个领域,还有
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可以全面加强自己的数学物理基础,或者可以参加国外高校的项目,
直接参与国外教授们喜闻乐见的研究。毕竟,一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只是表面的信息,只有
坚实的数理积累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提高,它们可以让你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不一样
,更是将来形成自己研究风格,确立自己研究方向必不可少的。黎叔华老师曾说,“要想
在研究结果上超过别人,首先必须在理论上的认识超过别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根
本不存在什么可供复制的成为“大牛”的指标或者步骤,正如“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会有
什么量化指标一样,因为思想是无法衡量和复制的。什么是“大牛”?人们津津乐道的那
些所谓“大牛”,又有几个能走出他们导师的框架?真正前沿的领域,不是跟出来的,是
创出来的。
所以,一些细节的事情没必要看得太重,比如实验结果好不好,名字出现在了几篇文章里
,或者用什么方法跟哪个教授混个脸熟,跟哪个“大牛”混个推荐信等等。就拿参与国内
课题组的研究来说,可以从中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并大概了解科研是怎么回事,就够了
。国内科研整体水平和美国的差距远超过数据所能体现,这两个群体研究的问题和对象都
只有很有限的交集。所以本科阶段就应该睁开眼睛看看国际上各个领域在发生什么事情,
对什么是好的科学要有基本的判断,不一定本科期间参与什么研究,在国外PhD就要做相关
的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有文章对申请帮助也不大的原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以及本来最终的目的才是更重要的。
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回事。总之,留学申请只是热身,很多事情慢慢地都会成为过眼烟云。
科研的道路在朴实无华中完成了大多数进程,闪光和卓越总是很少的。另外,自然科学这
个行业也有它社会化的运作规律,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受着社会制度和观念的
影响。有些事情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有些事情让人想不通究竟为什么,或者发现到头
来都是一场空……“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要辛苦多了。”
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下村修在普林斯顿做了20年博后,期间默默无闻坚持自己的研究,据
说退休后还在家里地下室做实验。我想说的很简单,真正能支撑你走下去,让你有归属感
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分子的世界里,你想问的那些“为什么”。你有非常渴望想要解答的
“为什么”吗?不要被纷乱浮躁的外物迷惑了你的本心。
本心清明,万事皆静。
结果如下,共申9所,均为物理化学方向:
Offer: Northwestern, Princeton
Rej: Stanford, Berkeley, MIT
Withdraw/No news: 若干
Wish everybody find your way home~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66.111.243.14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