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an12345 (半兰剑仙),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南京大学“苏州香雪海园”规划设计方案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May 3 10:19:24 2015)
一、项目概述
南京大学“苏州香雪海园”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苏州楼”(图书馆)旁,由南京
大学苏州校友会捐建。设计范围占地面积1069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占地面积1154平方米,
水系面积2800平方米,园林古建筑面积303平方米,景观绿化占地面积4371,硬质铺装面积
2030平方米。这是苏州与南大继科技创新合作后又一个新的融合点。也是首次把苏州古典
园林文化的精髓及“苏州香雪海”历史人文景观引入国内著名高校的尝试。苏州园林是凝
固的诗、立体的画,流淌的音乐。她是我国士大夫文人对隐逸恬静、和谐美好生活追求的
集中体现,也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舒适、美好宜居理想生活环境——人间天堂的范本和具
体化。我们的主体立意是:以苏州“香雪海”为原型,以梅文化为灵魂,充分融合并体现
南京大学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精神,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作,充分应用苏州古
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与营造技艺在南京大学建造成既具苏式古典园林风格特点,又具校园文
化内涵的园林,并且通过她充分寄托苏州广大学子对母校逐梦腾飞,创“世界一流”,达
更高更强目标的热切期盼之情。
二、设计方案
2.1设计依据
2.1.1法律法规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的城市风景园林及古建筑设计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
2.1.2设计文件: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关于南大香雪海园的总体策划设计意见;
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关于南大香雪海园设计任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南京大学提供的本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
2.1.3参考资料:清乾隆年间有关苏州光福“香雪海”的人文历史资料;
《园冶》(明计成著)、《营造法原》(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苏
州古典园林史》(魏嘉瓒著)。
2.4设计构思
本案根据本项目用地的地形、水域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构成的平面与空间条件,贯彻因地
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园以赏梅、咏梅、范梅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游览主
线。并且,追求校园文化景观的高品质和工程投资效果的优化。拟设“梅海”、“梅诗”
、“流芳”三大景区,共28处景点。
2.4.1方案彩色总平图
图1
2.4.2方案总鸟瞰图
图2
2.4.3景区区划平面图
图3
2.4.4景区(景点)示意图
图4
2.4.5景区(景点)设计说明
第一景区——“梅海”景区 该景区为赏梅区,位于“苏州楼”(图书馆)南侧。
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275平方米。首先在该景区西南沿南北道路约10米做
一景观植物墙适当遮挡,由西向东一进园,中央屹立源自苏州香雪海由(清)江苏巡抚宋
荦题写的“香雪海”三个大字的 “香雪海”太湖石峰①,石峰侧后设一座苏式园林风格的
照壁②,其正立面主壁中央为一幅砖雕“苏州香雪海园”全景鸟瞰图,上额雕“苏州香雪
海园”。两侧各镌刻书法名家手书诗一首。右侧为宋荦诗《雨中元墓探梅》:“探梅冒雨
兴还生, 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
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左侧为本园总策划规划设计者雪村夫诗
《南大苏州香雪海园景》:“茫茫雪海逸冰香③○28,醉魄梅诗洒墨墙⑨。御岸闻梅池映
馆⑫⑭⑮,祥龙横卧流芳廊⑱⑲⑳。凭栏望眼含羞月⑬⑰,憾恋罗浮梦丽娘⑤。载酒轻舟
穿浪过⑧,品梅御笔话沧桑㉕④。”(圆括号内编号为本景区主游线景点序号)据史料记
载,1696年即康熙35年时年62岁的江苏巡抚宋荦冒雨至光福探梅,写下此诗,并题“香雪
海”三字,遂成千古绝名,享誉四方,镌刻崖石之题至今犹存。固,往宋荦之诗乃源也,
今人左诗概述之园乃流也,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不息是也。左右副壁分别为雕刻精美
梅花图案的漏窗,其屋脊南北两角为“鳌鱼”塑形,寄托创建者对母校南京大学各项事业
均“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此屏一起“招牌”作用;二为障景。(如左图为主入口透视
图)
图5
(图6)
游人过照壁即进入第一景区③——梅海。该景区占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植以白梅为主
的红梅、绿梅、墨梅、美人梅各种梅花。梅树丛中土丘之上造充分体现苏式园林古建风格
的“御碑亭”④,把1762年乾隆御书的《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诗碑仿制亭中。沿路假
山石旁植“书带草”。东汉经学大师郑康成官至司农,辞官回故籍淄川为《易》、《诗》
等作注并讲学时,见“所居山下草如薤”,用来捆扎书籍,“书带草”由此得名。 东南角
河岸边叠“美人来”石峰一座⑤,旁植美人梅及翠竹数株。“美人来”一词源于明朝苏州
“四杰”之一、毛泽东称之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的《梅花》诗:“月明林下美人来
”。此句引隋代赵世雄游罗浮山,醉卧梅下,夜梦与美女共饮同赏歌舞,清晨醒后怅惘不
已之典故。(如上图所示)
在“苏州楼”图书馆南大门与“梅海”之间,设一东西向云墙作为障景景墙⑥,中央
设洞门,匾额拟“瑶圃”,“瑶圃”出自屈原的《楚辞.九章.涉江》:“吾与重华游兮瑶
之圃”,两旁拟楹联一副。(如右图所示)图书馆东侧小河造景称“玉带河”⑦,玉带河
南北中间位置西岸造一游舫⑧,再现古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乘船来“香雪海”探梅春游
之景象。(明)徐有贞有诗句:“遥看一棹横溪渡,知是山翁载酒来。……折取琼枝插船
上,满城知是探花回。”沿玉带河东岸植梅树拟名“梅园小径”。
图7
第二景区——“梅诗”景区 该景区为咏梅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沿河岸由“苏
州楼”图书馆
东墙立面的单坡古建廊道与墙面、路径、水岸构成“梅诗”景区。该景区蜿蜒小径可谓“
觅句通幽”。沿河墙面改造成多个形状各异的苏州园林式花窗,同时做成诗墙,拟称“梅
诗墙”⑨。把历代文人梅花诗选一部分(60首)与花窗相间隔地雕刻其上。同时向全球的
校友广泛征集梅花诗词作品,由诗词学家集体盲评后选20首邀校友书法家书写后镌刻其上
,同时预留一些空位,让后来诗家、书家抒怀,相继填充。
“苏州楼”图书馆东墙中转角处,设由南面进“闻梅馆”的一个门。此门匾额拟“蟠香雪
茗”⑩,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描写苏州人妙玉在“蟠香寺”
(原型即苏州“香雪海”“圣恩寺”)集梅雪为水保存五年后沏茶待客宝黛宝钗大论茶道
之典。在此设笔墨纸砚,供来宾品梅品茶吟诗书画,或学子文人雅聚、并留下墨宝纪念。
(如右图所示)
图8
第三景区——“流芳”景区 该景区为范梅区,位于“苏州楼”图书馆北及环绕“
御梅池”⑮四周,拟名“流芳”景区,占地面积4136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525平方米(
如下图所示)。在该景区充分运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和造园手法,将亭、台、榭、
虹、廊等园林古建筑临水而筑,并配以湖石假山、石洞、清泉、瀑布和植物、石刻等景观
,步移景换,构成一幅幅宛若仙境的写意山水画。在近2000平方米水域映衬下的“御梅池
”为一大块的景观。我们将此称为“御梅池”,源自苏州“香雪海”一老农专为乾隆所植
梅树浇水所掘的“梅池”而来。
将苏州楼“图书馆”一楼北墙面中心位置做成“闻梅馆”的大门楼⑫,“闻梅馆”
馆门外抱柱拟镌刻双楹联,令其具一定气派。建议将图书馆内划一部分空间,北墙东已有
之门保留使用,进此门向南可直通“蟠香雪茗”门。此内空间可装饰成和香雪海外景观协
调的风格,内摆设包括桌椅等亦应古朴典雅,悬挂咏梅字画,摆设文物古玩等,特别是校
友捐赠的字画、古玩。从“闻梅馆”大门前拾阶而下至“御梅池”。南岸设一“凭栏台”
○13拟镌刻楹联一副。名出自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游人可在此凭栏抒怀。凭栏向北看岸景尽收,东北远看则可见借景“谭家山”。(如右图
所示)
图9
图10
“凭栏台”东御梅池南岸旁斜种一棵苍老古稀梅树,营造“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境。根
据(清)进士赵之谦《梅画作》诗句:“独立苍茫揽古春”和(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欹为美”将此梅拟定名“苍欹梅”⑭。 “御梅池”东南角与“玉带河”交界处做
一水面曲桥⑯,桥中建一湖心亭⑰,名曰“羞月亭”,出自东汉“貂蝉闭月”之典故,其
柱础为苯环形,寓意科学元素。亭柱拟刻楹联一副,连接东西岸。在“御梅池”东北角“
流芳廊”东首,叠具石洞通道假山,其上建“梅鹤亭”⑱拟在两旁立柱上刻楹联一副。此
源自苏州“香雪海”由香山帮传人姚承祖设计建造的“梅花亭”,成五瓣梅花状,其内顶
立柱图案都为梅花形,顶上铜鹤,对着杭州孤山的“放鹤亭”。孤山北宋时曾隐居写梅诗
著名的称“梅妻鹤子”的高士林和靖。大学城西不远处有“仙鹤山”,山上有“仙鹤亭”
与此相呼应。“御梅池”北岸,由东向西,拟建一蜿蜒曲折长廊“流芳廊”⑲,此廊东接
“梅鹤亭”,西到“守诺亭”,延伸至“感恩廊”。在“流芳廊”当中做一 “松风水月”
榭⑳拟两旁抱柱刻楹联一副。苏州“香雪海”中“松风水月”四个字由康熙题写,此处复
制之。在“流芳廊”的“松风水月”榭西,此廊中段横跨“御梅池”水面建一小飞虹○21
。(如上图所示)
从“梅鹤亭”到“松风水月”榭一段,主要取苏州“香雪海”元素,把苏州“香雪海
”的若干诗词经书碑刻及题词、书法作品仿制其中。“流芳廊”的“松风水月”榭之后,
拟均取南大元素。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的校长李瑞清是清末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自
号“梅痴”,晚年贫居上海时专程到苏州“香雪海”探梅,写诗《邓尉看梅悼逝》怀念亡
妻。雕李瑞清头像,附简历。李瑞清像之后雕刻校友中国工程院陈俊愉院士头像、事迹,
纪念并展示梅及梅文化研究的国际权威的南大人风采。接着有选择地将南大一部分杰出人
物的头像简历雕刻在“流芳廊”的大理石上。其中七人选自南大100周年校庆时曾经表彰过
的“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获得者朱光亚、冯元桢、任新民、黄纬禄、程开甲、许靖
华、胡福明;以及其名字被国际小行星组织命名为小行星的八位南大人戴文赛、曲钦岳、
苏定强、方成、孙义燧、陆琰、冯端、闵乃本。之后廊上再留一些空位,期盼未来的南大
杰出学子填充。“流芳廊”尾造 “守诺亭”㉒,吊顶浮雕诺贝尔头像。该亭用来放置未来
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或相当于诺奖的南大学子的雕像与事迹简历,以此寄托苏州学子的热
切期盼。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我们坚信,南大的学
子无论在哪里,不管海内海外,应当奋勇当先并且迟早总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守诺
”亦有信守诺言,知恩图报之意。 “守诺亭”两旁立柱拟镌刻楹联。沿“守诺亭”到“闻
梅馆”西北角当中用长廊联接,作为“流芳廊”的延伸,廊中设“感恩碑”及捐建纪念碑
刻,故称“感恩廊”○23。在 “感恩碑”上镌刻捐款人姓名留念鸣谢。凡认领景点的,除
在该景点下面做一个石碑,刻上“由某某人捐建”外,同时在 “感恩碑”上也刻名纪念。
“感恩廊”与图书馆西北墙角处的门头匾额,拟题 “瑶情”○24,“辞海”释义,瑶情即
“纯洁,深挚的情意”,寓意校友对母校及相互间纯真诚挚的友情,并与南门头的匾额“
瑶圃”相互呼应。“闻梅馆”门楼西“瑶情”门头东之间,植“腊梅”一株,拟名“一品
梅”㉕。淮安市周恩来故居有其童年读书时植的腊梅。今命名“一品梅”,取意周 “位居
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在南大“香雪海”腊梅上嫁接周总理亲植之腊梅枝条,使
之成为“正统”“一品梅”。在“流芳廊”北与马路南的中间地带,堆土垫高,上叠假山
石,并种植桂花林、木荷林及杨梅松柏、竹林、香樟、银杏等景观植物以常绿飘香、挺拔
俊逸,与梅花互补。四季常绿,并错落有致,具季节性和层次感,形成“风景林”○26。
在御梅池西北角“风景林”假山坡上仿制苏州“香雪海”做一喷泉水池“清源”○27,旁
植双株“情侣梅”。“清源”池东石壁之上仿苏州“香雪海”将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
刻其上○28。
图11
路面图案铺石或砖纹洞门花窗除仿苏州香雪海梅花图案外,还结合南大校园文化设计图案
,如寓意“桃李满天下”等吉祥图案。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和生机
勃勃的校园文化气息。
如此:三个景区,形成“赏梅——>咏梅——>范梅”的游览逻辑线路以及在园景寓意
上产生逐次升华和阶式递高的音乐旋律效果,构成一幅幅可以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诗画作
品。
图12
2.5景观照明系统 为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夜景,满足游人对南大“苏州香雪海园”夜间游
览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本案拟采用安全、节能型景观照明系统的策划与设置。充分彰显全
园夜间梅花植物、湖石假山及廊亭榭舫等园林古建筑的绚丽多姿的轮廓、内涵丰富的景点
和自然典雅的色彩。使之成为南大校园夜间璀璨的文化景观明珠。(如下图为“流芳”景
区夜景效果图)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72.26.79.57]
标 题: 南京大学“苏州香雪海园”规划设计方案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May 3 10:19:24 2015)
一、项目概述
南京大学“苏州香雪海园”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苏州楼”(图书馆)旁,由南京
大学苏州校友会捐建。设计范围占地面积1069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占地面积1154平方米,
水系面积2800平方米,园林古建筑面积303平方米,景观绿化占地面积4371,硬质铺装面积
2030平方米。这是苏州与南大继科技创新合作后又一个新的融合点。也是首次把苏州古典
园林文化的精髓及“苏州香雪海”历史人文景观引入国内著名高校的尝试。苏州园林是凝
固的诗、立体的画,流淌的音乐。她是我国士大夫文人对隐逸恬静、和谐美好生活追求的
集中体现,也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舒适、美好宜居理想生活环境——人间天堂的范本和具
体化。我们的主体立意是:以苏州“香雪海”为原型,以梅文化为灵魂,充分融合并体现
南京大学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精神,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作,充分应用苏州古
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与营造技艺在南京大学建造成既具苏式古典园林风格特点,又具校园文
化内涵的园林,并且通过她充分寄托苏州广大学子对母校逐梦腾飞,创“世界一流”,达
更高更强目标的热切期盼之情。
二、设计方案
2.1设计依据
2.1.1法律法规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的城市风景园林及古建筑设计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
2.1.2设计文件: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关于南大香雪海园的总体策划设计意见;
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关于南大香雪海园设计任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南京大学提供的本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
2.1.3参考资料:清乾隆年间有关苏州光福“香雪海”的人文历史资料;
《园冶》(明计成著)、《营造法原》(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苏
州古典园林史》(魏嘉瓒著)。
2.4设计构思
本案根据本项目用地的地形、水域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构成的平面与空间条件,贯彻因地
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园以赏梅、咏梅、范梅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游览主
线。并且,追求校园文化景观的高品质和工程投资效果的优化。拟设“梅海”、“梅诗”
、“流芳”三大景区,共28处景点。
2.4.1方案彩色总平图
图1
2.4.2方案总鸟瞰图
图2
2.4.3景区区划平面图
图3
2.4.4景区(景点)示意图
图4
2.4.5景区(景点)设计说明
第一景区——“梅海”景区 该景区为赏梅区,位于“苏州楼”(图书馆)南侧。
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275平方米。首先在该景区西南沿南北道路约10米做
一景观植物墙适当遮挡,由西向东一进园,中央屹立源自苏州香雪海由(清)江苏巡抚宋
荦题写的“香雪海”三个大字的 “香雪海”太湖石峰①,石峰侧后设一座苏式园林风格的
照壁②,其正立面主壁中央为一幅砖雕“苏州香雪海园”全景鸟瞰图,上额雕“苏州香雪
海园”。两侧各镌刻书法名家手书诗一首。右侧为宋荦诗《雨中元墓探梅》:“探梅冒雨
兴还生, 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
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左侧为本园总策划规划设计者雪村夫诗
《南大苏州香雪海园景》:“茫茫雪海逸冰香③○28,醉魄梅诗洒墨墙⑨。御岸闻梅池映
馆⑫⑭⑮,祥龙横卧流芳廊⑱⑲⑳。凭栏望眼含羞月⑬⑰,憾恋罗浮梦丽娘⑤。载酒轻舟
穿浪过⑧,品梅御笔话沧桑㉕④。”(圆括号内编号为本景区主游线景点序号)据史料记
载,1696年即康熙35年时年62岁的江苏巡抚宋荦冒雨至光福探梅,写下此诗,并题“香雪
海”三字,遂成千古绝名,享誉四方,镌刻崖石之题至今犹存。固,往宋荦之诗乃源也,
今人左诗概述之园乃流也,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不息是也。左右副壁分别为雕刻精美
梅花图案的漏窗,其屋脊南北两角为“鳌鱼”塑形,寄托创建者对母校南京大学各项事业
均“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此屏一起“招牌”作用;二为障景。(如左图为主入口透视
图)
图5
(图6)
游人过照壁即进入第一景区③——梅海。该景区占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植以白梅为主
的红梅、绿梅、墨梅、美人梅各种梅花。梅树丛中土丘之上造充分体现苏式园林古建风格
的“御碑亭”④,把1762年乾隆御书的《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诗碑仿制亭中。沿路假
山石旁植“书带草”。东汉经学大师郑康成官至司农,辞官回故籍淄川为《易》、《诗》
等作注并讲学时,见“所居山下草如薤”,用来捆扎书籍,“书带草”由此得名。 东南角
河岸边叠“美人来”石峰一座⑤,旁植美人梅及翠竹数株。“美人来”一词源于明朝苏州
“四杰”之一、毛泽东称之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的《梅花》诗:“月明林下美人来
”。此句引隋代赵世雄游罗浮山,醉卧梅下,夜梦与美女共饮同赏歌舞,清晨醒后怅惘不
已之典故。(如上图所示)
在“苏州楼”图书馆南大门与“梅海”之间,设一东西向云墙作为障景景墙⑥,中央
设洞门,匾额拟“瑶圃”,“瑶圃”出自屈原的《楚辞.九章.涉江》:“吾与重华游兮瑶
之圃”,两旁拟楹联一副。(如右图所示)图书馆东侧小河造景称“玉带河”⑦,玉带河
南北中间位置西岸造一游舫⑧,再现古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乘船来“香雪海”探梅春游
之景象。(明)徐有贞有诗句:“遥看一棹横溪渡,知是山翁载酒来。……折取琼枝插船
上,满城知是探花回。”沿玉带河东岸植梅树拟名“梅园小径”。
图7
第二景区——“梅诗”景区 该景区为咏梅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沿河岸由“苏
州楼”图书馆
东墙立面的单坡古建廊道与墙面、路径、水岸构成“梅诗”景区。该景区蜿蜒小径可谓“
觅句通幽”。沿河墙面改造成多个形状各异的苏州园林式花窗,同时做成诗墙,拟称“梅
诗墙”⑨。把历代文人梅花诗选一部分(60首)与花窗相间隔地雕刻其上。同时向全球的
校友广泛征集梅花诗词作品,由诗词学家集体盲评后选20首邀校友书法家书写后镌刻其上
,同时预留一些空位,让后来诗家、书家抒怀,相继填充。
“苏州楼”图书馆东墙中转角处,设由南面进“闻梅馆”的一个门。此门匾额拟“蟠香雪
茗”⑩,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描写苏州人妙玉在“蟠香寺”
(原型即苏州“香雪海”“圣恩寺”)集梅雪为水保存五年后沏茶待客宝黛宝钗大论茶道
之典。在此设笔墨纸砚,供来宾品梅品茶吟诗书画,或学子文人雅聚、并留下墨宝纪念。
(如右图所示)
图8
第三景区——“流芳”景区 该景区为范梅区,位于“苏州楼”图书馆北及环绕“
御梅池”⑮四周,拟名“流芳”景区,占地面积4136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525平方米(
如下图所示)。在该景区充分运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和造园手法,将亭、台、榭、
虹、廊等园林古建筑临水而筑,并配以湖石假山、石洞、清泉、瀑布和植物、石刻等景观
,步移景换,构成一幅幅宛若仙境的写意山水画。在近2000平方米水域映衬下的“御梅池
”为一大块的景观。我们将此称为“御梅池”,源自苏州“香雪海”一老农专为乾隆所植
梅树浇水所掘的“梅池”而来。
将苏州楼“图书馆”一楼北墙面中心位置做成“闻梅馆”的大门楼⑫,“闻梅馆”
馆门外抱柱拟镌刻双楹联,令其具一定气派。建议将图书馆内划一部分空间,北墙东已有
之门保留使用,进此门向南可直通“蟠香雪茗”门。此内空间可装饰成和香雪海外景观协
调的风格,内摆设包括桌椅等亦应古朴典雅,悬挂咏梅字画,摆设文物古玩等,特别是校
友捐赠的字画、古玩。从“闻梅馆”大门前拾阶而下至“御梅池”。南岸设一“凭栏台”
○13拟镌刻楹联一副。名出自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游人可在此凭栏抒怀。凭栏向北看岸景尽收,东北远看则可见借景“谭家山”。(如右图
所示)
图9
图10
“凭栏台”东御梅池南岸旁斜种一棵苍老古稀梅树,营造“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境。根
据(清)进士赵之谦《梅画作》诗句:“独立苍茫揽古春”和(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欹为美”将此梅拟定名“苍欹梅”⑭。 “御梅池”东南角与“玉带河”交界处做
一水面曲桥⑯,桥中建一湖心亭⑰,名曰“羞月亭”,出自东汉“貂蝉闭月”之典故,其
柱础为苯环形,寓意科学元素。亭柱拟刻楹联一副,连接东西岸。在“御梅池”东北角“
流芳廊”东首,叠具石洞通道假山,其上建“梅鹤亭”⑱拟在两旁立柱上刻楹联一副。此
源自苏州“香雪海”由香山帮传人姚承祖设计建造的“梅花亭”,成五瓣梅花状,其内顶
立柱图案都为梅花形,顶上铜鹤,对着杭州孤山的“放鹤亭”。孤山北宋时曾隐居写梅诗
著名的称“梅妻鹤子”的高士林和靖。大学城西不远处有“仙鹤山”,山上有“仙鹤亭”
与此相呼应。“御梅池”北岸,由东向西,拟建一蜿蜒曲折长廊“流芳廊”⑲,此廊东接
“梅鹤亭”,西到“守诺亭”,延伸至“感恩廊”。在“流芳廊”当中做一 “松风水月”
榭⑳拟两旁抱柱刻楹联一副。苏州“香雪海”中“松风水月”四个字由康熙题写,此处复
制之。在“流芳廊”的“松风水月”榭西,此廊中段横跨“御梅池”水面建一小飞虹○21
。(如上图所示)
从“梅鹤亭”到“松风水月”榭一段,主要取苏州“香雪海”元素,把苏州“香雪海
”的若干诗词经书碑刻及题词、书法作品仿制其中。“流芳廊”的“松风水月”榭之后,
拟均取南大元素。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的校长李瑞清是清末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自
号“梅痴”,晚年贫居上海时专程到苏州“香雪海”探梅,写诗《邓尉看梅悼逝》怀念亡
妻。雕李瑞清头像,附简历。李瑞清像之后雕刻校友中国工程院陈俊愉院士头像、事迹,
纪念并展示梅及梅文化研究的国际权威的南大人风采。接着有选择地将南大一部分杰出人
物的头像简历雕刻在“流芳廊”的大理石上。其中七人选自南大100周年校庆时曾经表彰过
的“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获得者朱光亚、冯元桢、任新民、黄纬禄、程开甲、许靖
华、胡福明;以及其名字被国际小行星组织命名为小行星的八位南大人戴文赛、曲钦岳、
苏定强、方成、孙义燧、陆琰、冯端、闵乃本。之后廊上再留一些空位,期盼未来的南大
杰出学子填充。“流芳廊”尾造 “守诺亭”㉒,吊顶浮雕诺贝尔头像。该亭用来放置未来
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或相当于诺奖的南大学子的雕像与事迹简历,以此寄托苏州学子的热
切期盼。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我们坚信,南大的学
子无论在哪里,不管海内海外,应当奋勇当先并且迟早总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守诺
”亦有信守诺言,知恩图报之意。 “守诺亭”两旁立柱拟镌刻楹联。沿“守诺亭”到“闻
梅馆”西北角当中用长廊联接,作为“流芳廊”的延伸,廊中设“感恩碑”及捐建纪念碑
刻,故称“感恩廊”○23。在 “感恩碑”上镌刻捐款人姓名留念鸣谢。凡认领景点的,除
在该景点下面做一个石碑,刻上“由某某人捐建”外,同时在 “感恩碑”上也刻名纪念。
“感恩廊”与图书馆西北墙角处的门头匾额,拟题 “瑶情”○24,“辞海”释义,瑶情即
“纯洁,深挚的情意”,寓意校友对母校及相互间纯真诚挚的友情,并与南门头的匾额“
瑶圃”相互呼应。“闻梅馆”门楼西“瑶情”门头东之间,植“腊梅”一株,拟名“一品
梅”㉕。淮安市周恩来故居有其童年读书时植的腊梅。今命名“一品梅”,取意周 “位居
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在南大“香雪海”腊梅上嫁接周总理亲植之腊梅枝条,使
之成为“正统”“一品梅”。在“流芳廊”北与马路南的中间地带,堆土垫高,上叠假山
石,并种植桂花林、木荷林及杨梅松柏、竹林、香樟、银杏等景观植物以常绿飘香、挺拔
俊逸,与梅花互补。四季常绿,并错落有致,具季节性和层次感,形成“风景林”○26。
在御梅池西北角“风景林”假山坡上仿制苏州“香雪海”做一喷泉水池“清源”○27,旁
植双株“情侣梅”。“清源”池东石壁之上仿苏州“香雪海”将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
刻其上○28。
图11
路面图案铺石或砖纹洞门花窗除仿苏州香雪海梅花图案外,还结合南大校园文化设计图案
,如寓意“桃李满天下”等吉祥图案。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和生机
勃勃的校园文化气息。
如此:三个景区,形成“赏梅——>咏梅——>范梅”的游览逻辑线路以及在园景寓意
上产生逐次升华和阶式递高的音乐旋律效果,构成一幅幅可以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诗画作
品。
图12
2.5景观照明系统 为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夜景,满足游人对南大“苏州香雪海园”夜间游
览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本案拟采用安全、节能型景观照明系统的策划与设置。充分彰显全
园夜间梅花植物、湖石假山及廊亭榭舫等园林古建筑的绚丽多姿的轮廓、内涵丰富的景点
和自然典雅的色彩。使之成为南大校园夜间璀璨的文化景观明珠。(如下图为“流芳”景
区夜景效果图)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72.26.79.5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