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pbgyjj (xiaopianxin), 信区: M_League
标 题: #环境法实施情况服务团#实践简报新鲜出炉o(≧v≦)o~~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Aug 29 20:30:36 2013)
南京大学:关注环境司法,探索绿色未来
——“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社会实践简报
【团队名称】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
【研究课题】环境法实施现状——以环境司法为例
【团队编号】校级立项172
【所属院系】南京大学法学院
【立项情况】团中央“青春三下乡”江苏省级重点团队(南大共30支团队)、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共300支团队)、“青年中国行”全国100强(全国共100支团队,南大入围4支),
【实践时间】2013年8月15日~2013年8月30日
【走访城市】南京、常州、无锡、江阴
【实践目的】针对当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纠纷日益增多,但是环境诉讼难以进
行,“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成为阻碍以环境司法消解社会矛盾的最大问题。本项目
针对此类现象展开研究,努力调查环境法的实施现状,厘清环境司法困难背后的根源,以
期为中国环境司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尽绵薄之力。
【队长】傅雯颖(法学院2011级)
【联系方式】13951784759
【指导老师】法学院吴卫星副教授
【团队成员】傅雯颖(法学院2011级)、鲁帅杰(法学院2011级)、毛檬(法学院2011级
)、闵熹(法学院2011级)、潘鑫(法学院2011级)、戴成城(法学院2011级)、杨紫蔷
(社会学院2011级)、黄卓(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
【核心提示】2013年8月15日,南京大学“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的小伙伴们集
合完毕,拉开了对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的序幕,我们的足迹走遍南京、常州、无锡等地,
采访了数十家单位和社会团体,走访了十几个社区并参观了乡村企业。本次暑期实践以“
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为主题,增强了到访居民的环境权意识,并试图厘清环境司法困
难背后的根源,以期为中国环境司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尽绵薄之力。
当我们决定将“环境法实施现状——以环境司法为例”作为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的课
题时,我们其实才初涉环境法的课程,对相关的行政法也浅尝辄止,然而这却并没有成为
我们却步的理由。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深知有从法律层面为中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必
要。但这样的执着或许仅仅成为了我们坚持的动力,至于我们的社会调研究竟该走向何方
,它无能为力。正是这样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抱着探索的态度、揣着必胜的信心艰难的
走完了社会实践的整条路。就像中国的环境司法,看到了美国的路,同时也在努力摸索属
于中国特色的绿色未来。
团队构成:跨专业团队,中国环境司法亦需合力
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中6位同学来自法学院,1位来自新闻传播学院,1位来自社会学院
,如此跨专业的组合配以专攻环境法学的吴卫星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使整个团队既能以
专业的环境法学视角审视社会实践的调研数据,又能兼采社会学、新闻学的学科专业知识
。团队共分为采访组与分析宣传组。团队的巨大凝聚力让我们在整个暑假一路同行,为环
境司法的调研各出己力。
同样,我们初步的调研成果也显示:中国环境司法亦需合力。一方面,法院作为环境
司法的主力军,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环保法庭设置、加强专业司法队伍培训;另一方面
,公安机关、检察院需要以其特有的国家职能为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收集提供方便,环保
局需要提高自身行政能力、力争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作为环保组织更应担当起就环境问
题起诉的原告角色、为受侵害的弱势民众伸张正义。以我们的观察,常州市环境保护联动
执法中心的建立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司法合力的体现和践行。当然一般民众亦需增强自身环
保法制意识,值得欣慰的是,一位老奶奶在填写完问卷后说:“谢谢你们做这样的研究,
希望你们的调研成果能够推广,真正发挥实效,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
前期准备:全方面策划,中国环境司法立法为本
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暑期社会实践,但这个课题却先后获得了南京大学校级重点团队
、“青年中国行“100强、团中央“青春三下乡”江苏省级重点团队的青睐。在发展平台更
为宽广、实践基础愈加牢固的同时,我们明白这个课题的意义和作用之大,因此我们在暑
期开始前花费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对这个课题展开了全面周详的策划。考试周忙里偷闲的十
几次大小讨论会、电脑里十几份批注版策划文档、纸质文案亦是几易其稿,最后终于完成
了长达16000余字的策划案和一份长达三分钟的简介视频。策划的意义在于执行,我们后来
的调研也是依照策划开展、有条不紊。
以此反观中国环境司法,正如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庭郭法官所言:“中国环境司
法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立法不够完善。”的确,立法乃是司法之本
,若无良法又何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只有当法律严格确定了环境诉讼的主体、程序等
,才有环境司法的真正作为。可喜的是,当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我们团队也对一些积极参与环境法修订的专业人士如邓飞
先生、徐昕教授开展了微博采访,并拟在最终调研成果成熟之时,向法工委送上一份我们
原创的的环境法修订意见。
调研过程:多元化采调,中国环境司法中西为用
我们的社会实践采取了多样的调研方式,包括问卷、采访、实地走访、前沿知识研习
等。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设计后,我们共发放了225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02份,主
要受调群体为学生、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其他一般民众。问卷填写质量令人满意,其中开放
填空题填写率为73%。而采访也可谓是我们调研的另一个重点,形式上多样:当面采访、邮
件书面采访、电话录音采访、QQ视频采访等,截止本稿已采访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常
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庭、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环保局、南京大学环境保
护协会等多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累计采访文本资料300多页、录音时长200多分钟,视频时
长150多分钟。与此同时,我们也实地走访了数家乡村企业,了解了相关企业的污染或治理
状况,其中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的环保措施之完备令我们欣慰。我们还利用南京大学图
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查阅最前沿的环境法学研究成果,借鉴欧美环境司法先进理念,学
以致用。另外,一场临时的“普法进社区”活动,亦让平时“视法律为猛虎”的村民了解
自己的权益,普及生态环保理念。
通过长达一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的环境司法的确有吸收欧美环境司法经验的
必要,比如扩大公益诉讼等,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几十年前的
欧美国家也曾走过。但我们也更应注重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必须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之间的利益。中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在环境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就是
中国特色的环境诉讼解决方式的典型,或许值得推广和继续完善。
将近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接近尾声,我们的足迹、声音都被留在了那些值得去探访
的地方,我们的思考与成果需要广而告之到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因为,中国的环境司法现
状需要被了解,中国公民的环境权利意识需要被唤醒,我们并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我们
一定可以为着改变做些什么。我们着眼的是中国环境司法的现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中
国的绿色未来!
(南京大学 鲁帅杰 /文)
【鸣谢】
团队成员:傅雯颖、鲁帅杰、毛檬、闵熹、潘鑫、戴成城、杨紫蔷、黄卓
指导老师:吴卫星副教授
受访单位: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常州市公益协会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庭
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常州市环保局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南京市环保局
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新浪微博采访对象:
@研究徐(环保研究员徐超)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 (《中国水危机》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法学博士李刚 (中国公益诉讼网主编李刚)
@葛枫-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公众参与项目协调员葛枫叶)
@李波fon (“自然之友”前任总干事,现任理事)
@常成-FON (“自然之友”自然之友公众参与项目负责人常成)
@夏天之狮 (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
@现代快报马薇薇(现代快报记者)
@江苏环保 (江苏省环保厅官方微博)
@南都公益(《南方都市报》公益事业)
@低碳时代(南方都市报低碳时代官方微博)
@南海环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官方微博)
暑期实践组织单位:
南京大学团委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团委
姓名 院系年级 总体分工 具体分工
傅雯颖 法学院2011级 采访组 队长。。。
鲁帅杰 法学院2011级 统筹分析和调查结果汇总
毛檬 法学院2011级 采访、后期成果制作
黄卓 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 拍照、采访、录音整理
闵熹 法学院2011级 数据资料综合分析
戴成城 法学院2011级 数据分析与宣传组 资料分析整理
潘鑫 法学院2011级 对外联络、宣传
杨紫蔷 社会学院2011级 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0:34:01 2013 修改本文.[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0:36:02 2013 修改本文.[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1:16:16 2013 修改本文.[FROM: 218.90.35.52]
标 题: #环境法实施情况服务团#实践简报新鲜出炉o(≧v≦)o~~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Aug 29 20:30:36 2013)
南京大学:关注环境司法,探索绿色未来
——“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社会实践简报
【团队名称】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
【研究课题】环境法实施现状——以环境司法为例
【团队编号】校级立项172
【所属院系】南京大学法学院
【立项情况】团中央“青春三下乡”江苏省级重点团队(南大共30支团队)、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共300支团队)、“青年中国行”全国100强(全国共100支团队,南大入围4支),
【实践时间】2013年8月15日~2013年8月30日
【走访城市】南京、常州、无锡、江阴
【实践目的】针对当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纠纷日益增多,但是环境诉讼难以进
行,“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成为阻碍以环境司法消解社会矛盾的最大问题。本项目
针对此类现象展开研究,努力调查环境法的实施现状,厘清环境司法困难背后的根源,以
期为中国环境司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尽绵薄之力。
【队长】傅雯颖(法学院2011级)
【联系方式】13951784759
【指导老师】法学院吴卫星副教授
【团队成员】傅雯颖(法学院2011级)、鲁帅杰(法学院2011级)、毛檬(法学院2011级
)、闵熹(法学院2011级)、潘鑫(法学院2011级)、戴成城(法学院2011级)、杨紫蔷
(社会学院2011级)、黄卓(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
【核心提示】2013年8月15日,南京大学“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服务团”的小伙伴们集
合完毕,拉开了对环境法实施现状调研的序幕,我们的足迹走遍南京、常州、无锡等地,
采访了数十家单位和社会团体,走访了十几个社区并参观了乡村企业。本次暑期实践以“
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为主题,增强了到访居民的环境权意识,并试图厘清环境司法困
难背后的根源,以期为中国环境司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尽绵薄之力。
当我们决定将“环境法实施现状——以环境司法为例”作为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的课
题时,我们其实才初涉环境法的课程,对相关的行政法也浅尝辄止,然而这却并没有成为
我们却步的理由。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深知有从法律层面为中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必
要。但这样的执着或许仅仅成为了我们坚持的动力,至于我们的社会调研究竟该走向何方
,它无能为力。正是这样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抱着探索的态度、揣着必胜的信心艰难的
走完了社会实践的整条路。就像中国的环境司法,看到了美国的路,同时也在努力摸索属
于中国特色的绿色未来。
团队构成:跨专业团队,中国环境司法亦需合力
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中6位同学来自法学院,1位来自新闻传播学院,1位来自社会学院
,如此跨专业的组合配以专攻环境法学的吴卫星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使整个团队既能以
专业的环境法学视角审视社会实践的调研数据,又能兼采社会学、新闻学的学科专业知识
。团队共分为采访组与分析宣传组。团队的巨大凝聚力让我们在整个暑假一路同行,为环
境司法的调研各出己力。
同样,我们初步的调研成果也显示:中国环境司法亦需合力。一方面,法院作为环境
司法的主力军,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环保法庭设置、加强专业司法队伍培训;另一方面
,公安机关、检察院需要以其特有的国家职能为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收集提供方便,环保
局需要提高自身行政能力、力争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作为环保组织更应担当起就环境问
题起诉的原告角色、为受侵害的弱势民众伸张正义。以我们的观察,常州市环境保护联动
执法中心的建立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司法合力的体现和践行。当然一般民众亦需增强自身环
保法制意识,值得欣慰的是,一位老奶奶在填写完问卷后说:“谢谢你们做这样的研究,
希望你们的调研成果能够推广,真正发挥实效,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
前期准备:全方面策划,中国环境司法立法为本
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暑期社会实践,但这个课题却先后获得了南京大学校级重点团队
、“青年中国行“100强、团中央“青春三下乡”江苏省级重点团队的青睐。在发展平台更
为宽广、实践基础愈加牢固的同时,我们明白这个课题的意义和作用之大,因此我们在暑
期开始前花费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对这个课题展开了全面周详的策划。考试周忙里偷闲的十
几次大小讨论会、电脑里十几份批注版策划文档、纸质文案亦是几易其稿,最后终于完成
了长达16000余字的策划案和一份长达三分钟的简介视频。策划的意义在于执行,我们后来
的调研也是依照策划开展、有条不紊。
以此反观中国环境司法,正如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庭郭法官所言:“中国环境司
法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立法不够完善。”的确,立法乃是司法之本
,若无良法又何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只有当法律严格确定了环境诉讼的主体、程序等
,才有环境司法的真正作为。可喜的是,当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我们团队也对一些积极参与环境法修订的专业人士如邓飞
先生、徐昕教授开展了微博采访,并拟在最终调研成果成熟之时,向法工委送上一份我们
原创的的环境法修订意见。
调研过程:多元化采调,中国环境司法中西为用
我们的社会实践采取了多样的调研方式,包括问卷、采访、实地走访、前沿知识研习
等。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设计后,我们共发放了225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02份,主
要受调群体为学生、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其他一般民众。问卷填写质量令人满意,其中开放
填空题填写率为73%。而采访也可谓是我们调研的另一个重点,形式上多样:当面采访、邮
件书面采访、电话录音采访、QQ视频采访等,截止本稿已采访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常
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庭、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环保局、南京大学环境保
护协会等多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累计采访文本资料300多页、录音时长200多分钟,视频时
长150多分钟。与此同时,我们也实地走访了数家乡村企业,了解了相关企业的污染或治理
状况,其中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的环保措施之完备令我们欣慰。我们还利用南京大学图
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查阅最前沿的环境法学研究成果,借鉴欧美环境司法先进理念,学
以致用。另外,一场临时的“普法进社区”活动,亦让平时“视法律为猛虎”的村民了解
自己的权益,普及生态环保理念。
通过长达一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的环境司法的确有吸收欧美环境司法经验的
必要,比如扩大公益诉讼等,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几十年前的
欧美国家也曾走过。但我们也更应注重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必须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之间的利益。中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在环境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就是
中国特色的环境诉讼解决方式的典型,或许值得推广和继续完善。
将近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接近尾声,我们的足迹、声音都被留在了那些值得去探访
的地方,我们的思考与成果需要广而告之到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因为,中国的环境司法现
状需要被了解,中国公民的环境权利意识需要被唤醒,我们并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我们
一定可以为着改变做些什么。我们着眼的是中国环境司法的现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中
国的绿色未来!
(南京大学 鲁帅杰 /文)
【鸣谢】
团队成员:傅雯颖、鲁帅杰、毛檬、闵熹、潘鑫、戴成城、杨紫蔷、黄卓
指导老师:吴卫星副教授
受访单位: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常州市公益协会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庭
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常州市环保局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南京市环保局
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新浪微博采访对象:
@研究徐(环保研究员徐超)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 (《中国水危机》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法学博士李刚 (中国公益诉讼网主编李刚)
@葛枫-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公众参与项目协调员葛枫叶)
@李波fon (“自然之友”前任总干事,现任理事)
@常成-FON (“自然之友”自然之友公众参与项目负责人常成)
@夏天之狮 (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
@现代快报马薇薇(现代快报记者)
@江苏环保 (江苏省环保厅官方微博)
@南都公益(《南方都市报》公益事业)
@低碳时代(南方都市报低碳时代官方微博)
@南海环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官方微博)
暑期实践组织单位:
南京大学团委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团委
姓名 院系年级 总体分工 具体分工
傅雯颖 法学院2011级 采访组 队长。。。
鲁帅杰 法学院2011级 统筹分析和调查结果汇总
毛檬 法学院2011级 采访、后期成果制作
黄卓 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 拍照、采访、录音整理
闵熹 法学院2011级 数据资料综合分析
戴成城 法学院2011级 数据分析与宣传组 资料分析整理
潘鑫 法学院2011级 对外联络、宣传
杨紫蔷 社会学院2011级 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0:34:01 2013 修改本文.[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0:36:02 2013 修改本文.[FROM: 114.223.228.148]
※ 修改:.ppbgyjj 於 Aug 29 21:16:16 2013 修改本文.[FROM: 218.90.35.5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