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eminifanta (芬达是小伙子,不是叔!),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有关大城市的“只进不出”和自然资源约束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Oct 1 03:30:05 2013)
有关城市发展,既是回应之前那个楼的77L,也是顺便表明一下个人的观点,鉴于很多人提
到了所谓大城市“只进不出”的事情。
其实简单看一下世界大城市发展历史就是了。世界经济前20大城市(东京,纽约,洛杉矶
,汉城,伦敦,巴黎,坂神,芝加哥,莫斯科,上海,圣保罗,莱因-鲁尔,北京,华盛顿
,墨西哥城,休斯敦,达拉斯,名古屋,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初的形成原因各不
相同,当地的水、粮食、能源、交通等天然因素兼具的一个都没有,而你所提到的“地理
优势”又是指什么?有港口么?那么其中的汉城、伦敦、巴黎、芝加哥、莫斯科、莱因-鲁
尔、北京、华盛顿、墨西哥城、休斯敦、达拉斯、名古屋都没有港口,那又该如何解释呢
?而剩下的有港口的8个城市,其中东京、洛杉矶、坂神、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这5个
,过去和现在都并不是靠港口贸易发家的。剩下的三个,纽约、上海、香港,当初确实是
靠港口贸易发家的,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呢?纽约的经济早就跟贸易关系不那么大了,只
剩下上海和香港还算是对对外贸易有些实质的依存度。
现在早就不是农耕时代了,水和漕粮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现在甚至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那种工业贸易如火如荼的时代了,航运和能源决定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最大功能,早就
已经回归到了“人”的本身:知识的聚集,思想的聚集,文化的聚集。
这里就会涉及到“只出不进”的解释。拿整个加州的城市们举例,这么一个个少水少能源
,且港口贸易并不兴盛的城市们,进了那么多水,进了那么多能源,又“出”了什么?这
里不妨再换一个例子去讲,姑且就拿上海来说事儿吧,毕竟人们貌似提到北京就会说什么
环北京贫困带,但上海貌似却是个“即进且出”的好榜样:谁能明确地回答我,上海“出
”了什么么?
我相信如果有答案,八成还是跟上海这个贸易港有关吧,使得周边地区能大力发展传统制
造业?能从进出口贸易服务中刮油?这也未免太看不起上海,太看不起上海周边的现代产
业了。所有的逻辑貌似都是,没了上海,苏浙就不富似的;没了北京,北京周边就会脱贫
似的。
然后再回到加州。加州那些大城市们,湾区,洛杉矶,圣迭戈,进了一堆水电油粮,它们
又“出”了什么?
这个答案,如果百合上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依然仅局限于最原始生产材料的堆积、传统工
业的云云的人依然很多,那我就真的不想说出口了。
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这样在天然资源上,甚至传统工业产品上“只进不出”的城市,
到底给中国“出”了什么?不如这么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城市了,那又会怎样?基本上
中国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总部服务、科研架构、金融结算、具象文化艺术等等你平时根本
感觉不到的事情,都会几乎消失殆尽。
现在呢?你觉得美国那些个跟传统工业无关,跟进出口贸易关系不大,当地有没有自然资
源的特大城市们,又给美国“输出”了什么呢?
-------------------------------------------------------------
国庆笑话~
凭什么离我更近的主机电源先去给远在机箱那一端的CPU和主板芯片供电啊?!我个3.5寸
软驱就该没电了!只要给我供电,我可是就能读软盘了哦~ 软盘很开心,我也会很开心。
CPU和主板运行得好坏,干我软驱和软盘屁事儿啊?!
-------------------------------------------------------------
说完了“只进不出”的问题,估计还有人想知道有关“既然缺水,为何不限制城市发展,
为何不在自然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新城”的问题,再此也简单表明一下观点就好了。
大城市历史上为何成为了大城市,很多与今天的原因并不相同。北京是因为朱棣被封为燕
王,恰巧朱棣又篡位成功了;上海是因为航运;纽约是因为航运和偶然;LA是因为“西部
大开发”和淘金;东京是因为德川家康;伦敦和巴黎都是凯尔特人简单的沿河而居的偶然
。。。
再到了你我都有意识的今天,城市的扩大的原动力是什么?既不是水,也不是粮,也不是
能源,也不是航运,而是“体验”:金钱的体验、商业的体验、知识的体验、思想的体验
、文化艺术的体验。中国的年轻人愿意去北上广,和美国年轻人愿意去纽约LA芝加哥华盛
顿的原因是一样的:上述这些体验的高度聚集,说白了就是 -- 人的高度聚集,人脑的高
度聚集。(对此建议听一下罗辑思维“逃离北上广”一期,会有详述)
于是人们可能很自然地会不平衡:为什么我所在的地方不是北上广,不是纽约伦敦巴黎,
为什么我所在的城市开一家星巴克居然会排长队,别人的城市星巴克却早就烂大街了,早
就完成了从高端到庸俗再到习以为常的转变过程了。。。
这没有什么为什么,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日本关东因为历史的偶然,和现代的人的聚集
,东京已经就是东京了,千叶县的什么人就算是再羡慕,选择只有去东京一条路,而不是
在千叶县再建一座东京。恰好城市规模带来的人的聚集作用还并非连续的,而是离散的,
对于特定规模的国家和地区,能容纳/真正需要的某一个离散级别上的城市的数量也是有限
的。如中国和美国,世界级城市也就能容纳5座左右;日本估计能放个2-3座;而类似英法
德韩这样的国家,一座就够了,撑死了2座。而世界各大国的一线城市布局早就完成了,甚
至上百年前,几百年前就已经完成了。
大城市的继续扩大,谁也阻止不了,因为其原动力并不是什么政府的狗屁政策,而是人的
趋利聚集本性。而正因为人的这种趋利聚集本性,大城市才能更有吸引力,更为繁荣,更
能履行其大城市的职能(这里其实顺便还想说:1,为什么香港只有“中国化”一条路可以
走,否则必将衰落;2,为什么大城市的各项物价必须依照市场经济结果地贵,政府最好不
要过度干预。但太长了,自行想象吧,应该不难理解)
在以上这种大前提下,政府真正可以做的反而不是支持城市无限制扩大,而是阻止城市无
限制扩大。若不是很多限制举措,帝都魔都估计早就大翻天了。
再回到有关“资源”上的事情:资源丰富早就不是城市扩张的原动力了,就不要再拿上千
年前的情况说事儿了。城市的格局早已形成,继续扩张的原动力就是人的趋利聚集本性。
资源的调配,早已经成了搭配这种现代城市扩张的自然而然的做法。试问中国国境内,是
否能找到一个水源、交通、能源、气候都比北京好的空地?八成有。那为什么我们不把整
个北京都搬过去?法国国境内是否也有比巴黎更好的地方?八成有。那为什么不把巴黎搬
过去?
因为人们没有病去为了并不明显的收益,而做这种比几百个三峡还要大的工程。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69.255.201.12]
标 题: 有关大城市的“只进不出”和自然资源约束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Oct 1 03:30:05 2013)
有关城市发展,既是回应之前那个楼的77L,也是顺便表明一下个人的观点,鉴于很多人提
到了所谓大城市“只进不出”的事情。
其实简单看一下世界大城市发展历史就是了。世界经济前20大城市(东京,纽约,洛杉矶
,汉城,伦敦,巴黎,坂神,芝加哥,莫斯科,上海,圣保罗,莱因-鲁尔,北京,华盛顿
,墨西哥城,休斯敦,达拉斯,名古屋,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初的形成原因各不
相同,当地的水、粮食、能源、交通等天然因素兼具的一个都没有,而你所提到的“地理
优势”又是指什么?有港口么?那么其中的汉城、伦敦、巴黎、芝加哥、莫斯科、莱因-鲁
尔、北京、华盛顿、墨西哥城、休斯敦、达拉斯、名古屋都没有港口,那又该如何解释呢
?而剩下的有港口的8个城市,其中东京、洛杉矶、坂神、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这5个
,过去和现在都并不是靠港口贸易发家的。剩下的三个,纽约、上海、香港,当初确实是
靠港口贸易发家的,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呢?纽约的经济早就跟贸易关系不那么大了,只
剩下上海和香港还算是对对外贸易有些实质的依存度。
现在早就不是农耕时代了,水和漕粮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现在甚至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那种工业贸易如火如荼的时代了,航运和能源决定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最大功能,早就
已经回归到了“人”的本身:知识的聚集,思想的聚集,文化的聚集。
这里就会涉及到“只出不进”的解释。拿整个加州的城市们举例,这么一个个少水少能源
,且港口贸易并不兴盛的城市们,进了那么多水,进了那么多能源,又“出”了什么?这
里不妨再换一个例子去讲,姑且就拿上海来说事儿吧,毕竟人们貌似提到北京就会说什么
环北京贫困带,但上海貌似却是个“即进且出”的好榜样:谁能明确地回答我,上海“出
”了什么么?
我相信如果有答案,八成还是跟上海这个贸易港有关吧,使得周边地区能大力发展传统制
造业?能从进出口贸易服务中刮油?这也未免太看不起上海,太看不起上海周边的现代产
业了。所有的逻辑貌似都是,没了上海,苏浙就不富似的;没了北京,北京周边就会脱贫
似的。
然后再回到加州。加州那些大城市们,湾区,洛杉矶,圣迭戈,进了一堆水电油粮,它们
又“出”了什么?
这个答案,如果百合上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依然仅局限于最原始生产材料的堆积、传统工
业的云云的人依然很多,那我就真的不想说出口了。
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这样在天然资源上,甚至传统工业产品上“只进不出”的城市,
到底给中国“出”了什么?不如这么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城市了,那又会怎样?基本上
中国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总部服务、科研架构、金融结算、具象文化艺术等等你平时根本
感觉不到的事情,都会几乎消失殆尽。
现在呢?你觉得美国那些个跟传统工业无关,跟进出口贸易关系不大,当地有没有自然资
源的特大城市们,又给美国“输出”了什么呢?
-------------------------------------------------------------
国庆笑话~
凭什么离我更近的主机电源先去给远在机箱那一端的CPU和主板芯片供电啊?!我个3.5寸
软驱就该没电了!只要给我供电,我可是就能读软盘了哦~ 软盘很开心,我也会很开心。
CPU和主板运行得好坏,干我软驱和软盘屁事儿啊?!
-------------------------------------------------------------
说完了“只进不出”的问题,估计还有人想知道有关“既然缺水,为何不限制城市发展,
为何不在自然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新城”的问题,再此也简单表明一下观点就好了。
大城市历史上为何成为了大城市,很多与今天的原因并不相同。北京是因为朱棣被封为燕
王,恰巧朱棣又篡位成功了;上海是因为航运;纽约是因为航运和偶然;LA是因为“西部
大开发”和淘金;东京是因为德川家康;伦敦和巴黎都是凯尔特人简单的沿河而居的偶然
。。。
再到了你我都有意识的今天,城市的扩大的原动力是什么?既不是水,也不是粮,也不是
能源,也不是航运,而是“体验”:金钱的体验、商业的体验、知识的体验、思想的体验
、文化艺术的体验。中国的年轻人愿意去北上广,和美国年轻人愿意去纽约LA芝加哥华盛
顿的原因是一样的:上述这些体验的高度聚集,说白了就是 -- 人的高度聚集,人脑的高
度聚集。(对此建议听一下罗辑思维“逃离北上广”一期,会有详述)
于是人们可能很自然地会不平衡:为什么我所在的地方不是北上广,不是纽约伦敦巴黎,
为什么我所在的城市开一家星巴克居然会排长队,别人的城市星巴克却早就烂大街了,早
就完成了从高端到庸俗再到习以为常的转变过程了。。。
这没有什么为什么,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日本关东因为历史的偶然,和现代的人的聚集
,东京已经就是东京了,千叶县的什么人就算是再羡慕,选择只有去东京一条路,而不是
在千叶县再建一座东京。恰好城市规模带来的人的聚集作用还并非连续的,而是离散的,
对于特定规模的国家和地区,能容纳/真正需要的某一个离散级别上的城市的数量也是有限
的。如中国和美国,世界级城市也就能容纳5座左右;日本估计能放个2-3座;而类似英法
德韩这样的国家,一座就够了,撑死了2座。而世界各大国的一线城市布局早就完成了,甚
至上百年前,几百年前就已经完成了。
大城市的继续扩大,谁也阻止不了,因为其原动力并不是什么政府的狗屁政策,而是人的
趋利聚集本性。而正因为人的这种趋利聚集本性,大城市才能更有吸引力,更为繁荣,更
能履行其大城市的职能(这里其实顺便还想说:1,为什么香港只有“中国化”一条路可以
走,否则必将衰落;2,为什么大城市的各项物价必须依照市场经济结果地贵,政府最好不
要过度干预。但太长了,自行想象吧,应该不难理解)
在以上这种大前提下,政府真正可以做的反而不是支持城市无限制扩大,而是阻止城市无
限制扩大。若不是很多限制举措,帝都魔都估计早就大翻天了。
再回到有关“资源”上的事情:资源丰富早就不是城市扩张的原动力了,就不要再拿上千
年前的情况说事儿了。城市的格局早已形成,继续扩张的原动力就是人的趋利聚集本性。
资源的调配,早已经成了搭配这种现代城市扩张的自然而然的做法。试问中国国境内,是
否能找到一个水源、交通、能源、气候都比北京好的空地?八成有。那为什么我们不把整
个北京都搬过去?法国国境内是否也有比巴黎更好的地方?八成有。那为什么不把巴黎搬
过去?
因为人们没有病去为了并不明显的收益,而做这种比几百个三峡还要大的工程。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69.255.201.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